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1|回复: 0

[热学] 纳米材料提升水泥基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282

帖子

775

积分

373

金币

版主

积分
775
QQ
发表于 2025-9-20 08:45: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纳米材料提升水泥基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DOI: 10.3390/nano807046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基础设施对火灾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成为研究热点。传统混凝土在高温下易发生强度下降、开裂甚至剥落,严重影响结构安全。为此,研究人员逐渐将目光投向纳米材料,试图通过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改善水泥基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一、纳米材料的作用机制

纳米材料在水泥基体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发挥作用:
  • 晶核效应:纳米颗粒可作为水化产物的成核位点,促进水泥水化反应,提高C–S–H凝胶的生成速率。
  • 填充效应:纳米颗粒尺寸小,可填充水泥基体中的微孔,优化孔隙结构,提高密实度。
  • 火山灰反应:部分纳米材料(如纳米SiO₂、纳米Al₂O₃)可与Ca(OH)₂反应,生成额外的C–S–H或C–A–S–H凝胶,提高基体强度和热稳定性。
二、主要纳米材料及其热稳定性表现1. 纳米SiO₂(NS)

研究最为广泛。NS能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在400°C以内的残余强度,减少表面裂纹,降低热导率,延缓热损伤传播。其在高温下通过消耗Ca(OH)₂减少因CH分解引起的体积膨胀,提升抗裂性能。
2. 碳基纳米材料(CNTs、GO等)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可在基体中形成“桥接”结构,抑制微裂纹扩展,提升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石墨烯氧化物(GO)则通过优化孔隙结构、释放蒸汽压力,有效减少高温下的爆裂风险。
3. 纳米黏土(NC)

纳米黏土具有层状结构,能改善水泥基体的微观结构,提升高温下的抗弯和抗拉强度。其非可燃性和低成本特性也使其成为有前景的耐火添加剂。
4. 纳米Al₂O₃、Fe₂O₃、TiO₂

这些纳米氧化物通过火山灰反应或填充作用改善水泥基体的致密性和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适量掺入可显著提升残余强度并降低孔隙率,尤其在600~800°C范围内效果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纳米材料在提升水泥基材料耐高温性能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 研究分散、缺乏系统性对比:目前大多数研究基于不同配比、不同试验条件,结果难以横向比较。
  • 混凝土层面研究不足:多数研究集中在水泥浆体或砂浆层面,对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研究较少。
  • 爆裂风险尚不明确:纳米材料可能因致密化作用增加蒸汽压力,尤其在低水胶比高强混凝土中存在爆裂风险。
  • 缺乏长期耐久性数据:目前对高温后纳米改性混凝土的长期性能、耐久性研究仍属空白。
  • 成本与工艺问题:纳米材料成本较高,且易团聚,需配合高效分散剂和工艺优化。
四、未来研究方向
  • 标准化试验方法:建立统一的配比、升温曲线和测试标准,便于横向比较不同纳米材料的效果。
  • 多尺度复合设计:探索纳米材料与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协同作用,优化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 混凝土层面验证:加强对普通和高强混凝土的研究,特别关注爆裂行为和热传导特性。
  • 多纳米材料协同:研究不同纳米材料复配使用的协同效应,如NS+CNTs、GO+NC等组合。
  • 工程化应用与长期性能评估:推动中试和现场试验,评估纳米改性混凝土在实际火灾后的服役性能。

结语

纳米材料为提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尽管当前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其在改善热稳定性、抑制裂纹扩展、提升残余强度方面已表现出显著优势。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系统性评价、工程适应性及长期耐久性,为纳米改性混凝土在高层建筑、隧道、核电等高温敏感环境中的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10-27 23:14 , Processed in 0.01451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