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AI材料预测] MagGen永磁材料逆向设计模型

228

帖子

494

积分

53

金币

初级会员

积分
494
发表于 昨天 14: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jxm 于 2025-8-6 14:27 编辑

MagGen(全称:Magnetic Materials Generative Model)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模型,专门用于永磁材料的逆向设计(inverse design)。该模型由Sourav Mal、Gaurav Seal和Prasanjit Sen开发。MagGen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同时嵌入目标属性(如形成能hform​ 和饱和磁化强度 Ms),高效生成稳定且高磁性的无稀土永磁材料。以下从模型架构、关键创新、性能优势、应用验证及局限性等方面,基于文献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模型架构与核心组件
MagGen基于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onditional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cVAE)框架,通过结合图论分析优化潜在空间,实现多属性驱动的材料生成。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编码器(Encoder):将输入材料表示映射到潜在空间(latent space),生成高斯分布参数(均值 μ和标准差 σ)。采样过程遵循公式: z=μ+σ⊙ϵ,ϵN(0,I)其中 ⊙表示逐元素乘法,ϵ为标准高斯噪声。
  • 解码器(Decoder):将潜在点 z映射回原始输入空间,生成重建材料。
  • 目标学习分支(Target-Learning Branches, TLBs):两个独立分支预测关键属性:     
    • TLB-1:预测形成能 hform(稳定性代理)。
    • TLB-2:预测饱和磁化强度 Ms
  • 输入表示(IRCR):使用可逆实空间晶体学表示(Invertible Real-space     Crystallographic Representation),仅需实空间特征(无需倒空间计算),直接从CIF文件读取。IRCR由五类矩阵垂直拼接(公式1): IRCR={E,L,C,O,P}
    • E:元素组成矩阵。
    • L:晶格参数矩阵(如晶胞常数)。
    • C:原子基位坐标。
    • O:位点占据信息。
    • P:元素化学性质矩阵。
2. 潜在空间与属性嵌入
MagGen的核心创新在于构建“属性感知连续潜在空间”(property-informedcontinuous latent space),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 多属性条件嵌入:潜在空间同时受 hform和 Ms条件约束(cVAE框架),确保邻近潜在点对应相似属性。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用于正则化,强制编码分布接近单位高斯先验,保证空间连续性和重叠性。
  • 图论分析优化:首次应用图论分析潜在空间结构:     
    • 构建图 G=(V,E),其中节点 V为训练材料在潜在空间的映射点。
    • 边 E基于Tanimoto系数(公式3)定义相似性: Sv1,v2​​=z12+z22z1​⋅z2z1​⋅z2​​
    • 分析显示,在相似性阈值0.5时,正确边比例达90%(稳定磁性材料超80%),证明空间按属性组织。
3. 训练数据与性能评估
  • 训练数据:基于三个公共数据库(Materials Project、Novomag、Novamag),涵盖三元以内、晶胞位点数≤20、晶格常数≤25 Å的无机块体材料(包含稳定/不稳定材料)。
  • 性能指标(测试集结果,对比FTCP模型):
[td]  
   组件   指标   IRCR (MagGen)   FTCP
  Decoder  元素重建精度  98.64%  99.0%
  Decoder  晶格常数MAE  0.67 Å  -
  Decoder  晶格角度MAE  2.09° -
  TLB-1  hform ​ MAE  0.162 eV/atom  0.051 eV/atom
  TLB-1  hform R2  0.93  -
  TLB-2  Ms ​ MAE  0.07 T  N/A
  TLB-2  Ms ​ R2  0.87  N/A

    • 重建性能:优于FTCP(如位点分数坐标MAE=0.024 vs. 0.045)。
    • 属性预测:MsM_sMs 预测精度显著高于文献模型(如MAE=0.07 T vs. 先前模型~0.1 T)。
4. 材料生成与验证
  • 生成策略:采用局部扰动(Local Perturbation, Lp)采样潜在点。扰动尺度因子控制探索-利用权衡(scale factor=1.0时平衡最优):
  • 生成效率
    • 基础生成:15,351个材料中,76.9%满足 hform≤0V/atom 和 Ms≥0.5T。
    • 图论优化后:从高连接性(相似性阈值0.4,正确边>80%)母材生成3,183个材料,96.2%满足目标(远超CubicGAN的5%成功率)。
  • DFT验证
    • 成功率:随机选取100个生成材料进行DFT验证。
      • 有效性率(结构弛豫成功):87%。
      • 双目标成功率(hform≤0eV/atom 且 Ms≥0.5T):46%。
      • 改进率:178%(vs. 随机成功基线16.54%)。
    • 新材料:46个成功材料中:
      • 20个 Ehull≤0.25eV/atom(实验可合成)。
      • 2个满足永磁目标(Ms>1T 且各向异性常数 K1>1MJ/m³),如FeOF和MnNiO
  • 新颖性:46个材料中仅18个在现有数据库(MP、OQMD、ICSD)中有相同化学式,但空间群不同,证明高效探索新材料空间。
5. 优势与局限性
  • 优势
    • 高效多属性设计:同时嵌入双属性,在多重目标下成功率(46%)显著优于文献模型(如Ren et al. 多目标仅7.1%)。
    • 计算轻量化:仅用实空间特征(IRCR),避免倒空间计算,降低内存需求。
    • 图论引导:首次在生成模型中应用图分析,提升采样效率至96.2%。
  • 局限性
    • 对称性偏差:生成材料偏向低对称空间群(SG 1-8),与多数生成模型(如CubicGAN)类似。
    • 不变性缺失:IRCR缺乏旋转/平移/置换不变性,需数据增强补偿(扩散模型可解决)。
    • 数据依赖性:性能随训练数据量增加而提升,当前训练集有限。
结论
MagGen通过结合cVAE框架、图论分析及实空间表示(IRCR),实现了无稀土永磁体的高效逆向设计,其多属性嵌入和潜在空间优化策略显著提升了生成成功率与新颖性。实验验证表明,46%的生成材料满足双目标属性,且发现多个潜在永磁候选材料(如Fe₃O₂F₂)。未来工作可集成对称性约束或扩散模型,以克服当前局限。
引用:Sourav Mal, Gaurav Seal, andPrasenjit Sen,MagGen: A Graph-Aided Deep GenerativeModel for Inverse Design of Permanent Magnets, J. Phys. Chem. Lett. 2024, 15,3221−32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8-7 10:17 , Processed in 0.01477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