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3|回复: 0

[量子材料] 现代量子材料:开启未来科技之门-起源和发展

167

帖子

565

积分

337

金币

版主

积分
565
QQ
发表于 2025-6-24 07:56: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现代量子材料:开启未来科技之门-起源和发展 (DOI: 10.3389/fmats.2024.1343005

1. 量子化的起源
  • 1900年: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只能以离散的“量子”形式发射。普朗克的公式为:
    Bν​(T)=c22hν3​ehν/kT−11​其中,h 是普朗克常数,ν 是频率,c 是光速,k 是玻尔兹曼常数。这一发现标志着量子力学的诞生,普朗克因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光由离散的量子组成,每个量子的能量为 E=hν。这一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13年:尼尔斯·玻尔提出了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中只能存在于离散的轨道上,并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之间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玻尔的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他因此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 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 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认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理论为后续的量子力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德布罗意因此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马克斯·玻恩和帕斯夸尔·约旦提出了矩阵力学,这是量子力学的第一个完整表述形式。海森堡因此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26年: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波动力学,建立了薛定谔方程,描述了量子粒子的波动行为。薛定谔因此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27年:保罗·狄拉克将相对论引入量子力学,提出了狄拉克方程,预言了电子的自旋和反物质的存在。狄拉克因此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
  • 1927年:玻尔及其同事们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认为量子系统的性质只有在测量时才确定,并且量子系统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这一诠释至今仍是量子力学的主流解释。
4. 量子力学的实验验证
  • 1923年:罗伯特·密立根通过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并准确测量了电子的电荷。密立根因此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25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在同一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泡利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5. 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 1928年:乔治·伽莫夫提出了量子隧道效应,解释了α衰变现象。这一理论为理解放射性衰变提供了重要基础。
  • 1932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设,解释了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的问题。泡利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6. 量子力学的完善
  •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了EPR悖论,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这一悖论引发了关于量子纠缠和量子非局域性的深入讨论。
  • 1935年: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进一步探讨了量子力学的非直观特性,如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
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关键事件与贡献1. 量子纠缠与量子信息理论
  •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了EPR悖论,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这一悖论引发了关于量子纠缠和量子非局域性的深入讨论。
  • 1935年: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量子纠缠”(Verschränkung)的概念,描述了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的强关联。
  • 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通过实验验证了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贝尔的工作为量子信息理论奠定了基础。
  • 1980年:保罗·贝尼奥夫提出了量子图灵机的概念,为量子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 1982年:理查德·费曼提出了量子计算的概念,认为量子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模拟量子系统。
  • 1985年:大卫·德意志提出了量子图灵机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量子算法的概念。
2. 量子计算的早期发展
  • 1992年:德意志和约萨提出了第一个量子算法,展示了量子计算在某些问题上相对于经典计算的指数加速。
  • 1993年:查尔斯·本内特等人首次提出了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实现了量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
  • 1994年:彼得·肖尔提出了量子因数分解算法,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分解大整数,这一算法展示了量子计算在密码学领域的巨大潜力。
  • 1996年:洛夫·格罗弗提出了量子搜索算法,能够在平方根时间内搜索数据库,进一步展示了量子计算的优势。
3. 量子计算的实验验证
  • 1998年:研究人员首次在核磁共振(NMR)系统中实现了德意志-约萨算法。
  • 2000年:研究人员在NMR系统中实现了5量子比特和7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 2001年:IBM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肖尔算法,成功分解了数字15。
  • 2009年:研究人员在硅光子芯片上实现了肖尔算法。
  • 2016年:研究人员在离子阱量子计算机上高效实现了肖尔算法。
4. 量子计算的商业化与技术突破
  • 2007年:D-Wave Systems推出了第一台商用量子退火机,拥有128个量子比特。
  • 2011年:D-Wave Systems开始向美国**机构、组织和非**组织销售其量子退火机。
  • 2017年:IBM推出了第一台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并在2019年推出了53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 2020年:中国科学家利用光子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 2021年:IBM推出了127量子比特的“鹰”处理器。
  • 2022年:IBM推出了433量子比特的“奥斯普雷”处理器。
5. 量子通信与量子加密
  • 2004年: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五光子纠缠。
  • 2007年: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了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 2017年:IBM推出了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能够维持90微秒的量子相干时间。
  • 2019年:IBM宣布其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数达到53个。
  • 2020年:中国科学家利用“九章”实现了100万亿倍于传统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 2021年:IBM推出了127量子比特的“鹰”处理器。
  • 2022年:IBM推出了433量子比特的“奥斯普雷”处理器。
6. 量子计算的未来展望
  • 2023年:IBM计划推出1121量子比特的“**”处理器。
  • 2024年:IBM计划推出1386量子比特的“火烈鸟”处理器。
  • 2025年:IBM计划推出4158量子比特的“笑翠鸟”处理器。
  • 2027年:IBM计划推出超过15000量子比特的处理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7-14 05:40 , Processed in 0.01703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