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回复: 0

[力学] 双向功能梯度材料梁在热环境中的屈曲与自由振动——一项开创性研究

224

帖子

686

积分

371

金币

版主

积分
686
QQ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双向功能梯度材料梁在热环境中的屈曲与自由振动——一项开创性研究(DOI: 10.1142/s1758825119500996

一、研究背景:为何关注“双向功能梯度材料(2D FGM)”
功能梯度材料(FGM)通过连续、可设计地改变组分比例,实现了传统层合板无法企及的“应力缓和、高界面强度、耐高温”等优势。近十年来,FGM 已由“单向梯度”(仅厚度方向变化)迈向“双向梯度”(厚度+轴向同时变化),为航天器热防护结构、精密热驱动器、生物植入体等前沿器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设计自由度。然而,热-力耦合环境下双向梯度梁的屈曲临界温度与振动频率尚缺系统研究,成为制约其工程落地的瓶颈。

二、论文亮点:首次系统揭示“热-2D FGM-结构”耦合机理
天津大学唐晔、丁千团队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的论文,以 Euler–Bernoulli 梁理论为基础,结合 Hamilton 原理与广义微分求积法(GDQM),首次给出以下原创成果:

  • 建立双向梯度梁在均匀温升下的非线性热-弹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弹性模量、密度、热膨胀系数均沿厚度、轴向连续变化,且考虑材料属性随温度非线性退化。
  • 提出“温度依赖材料参数(TDMP)”迭代算法,克服传统“温度无关假设”导致的屈曲温度低估问题,误差降低达 25 %(L/h = 20 时)。
  • 系统揭示“几何长厚比—厚度梯度指数 n—轴向梯度指数 β—边界条件”四重因素对临界温度与固有频率的耦合规律,为“按需调谐”提供定量设计图。
  • 将 Ritz 能量法与 GDQM 交叉验证,误差 < 0.01 %,确保结果可靠,可直接嵌入商业有限元软件作为基准案例。
三、核心结论:设计者可“按图索骥”
  • 屈曲安全裕度:
    • C-C 梁 > C-H 梁 > H-H 梁(同尺寸下临界温度可相差 3 倍)。
    • 提高厚度梯度指数 n 或轴向梯度指数 β 均会降低屈曲温度;n 对低阶模态影响更显著,β 则呈线性递减关系。
    • 长厚比 L/h < 30 时必须采用 TDMP 迭代,否则将非保守地高估承载力。
  • 振动调谐策略:
    • 在屈曲前(pre-buckling),低 n、低 β 带来更高固有频率;屈曲后(post-buckling)趋势反转。
    • 对同一梁体,仅通过调整 β(0 → 5)即可在 0–1000 K 温区内实现 20–200 % 的频率调谐,为智能热致可变刚度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 无量纲设计图:作者给出 20 余幅“临界温度-长厚比”“频率-温升”曲线,可直接用于航天器防热骨架、高超音速舵面、精密热开关的初步尺寸选材。
四、工程落地:三步即可嵌入您的设计流程
Step 1:根据使用温度上限,在图 6、图 9 中选取目标临界温度 ΔTcr 与所需基频 ω。
Step 2:依据 ΔTcr 与 ω 的交点,反向读取“安全 n-β 组合”,确定 Si₃N₄/SUS304 体积分数分布函数。
Step 3:将作者提供的 GDQM Matlab 脚本(论文附录)作为验证模块,导入 Abaqus/ANSYS 用户子程序,完成最终强度校核与优化。


五、未来展望
作者团队已扩展模型至 Timoshenko 剪切梁、湿热耦合、随机温度场,并开展 3D 打印 Si₃N₄/SUS304 梯度梁验证实验。预计在 2026 年前发布“双向梯度材料结构设计云平台”,实现“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在线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9-7 17:47 , Processed in 0.01481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