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回复: 0

[半导体材料] 从 5.8 μm 到 10 μm 一键漂移:InAs 双曲超材料如何做到“掺杂即调谐”?

225

帖子

688

积分

371

金币

版主

积分
688
QQ
发表于 2025-8-11 08:00: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搁浅 于 2025-8-11 08:05 编辑

从 5.8 μm 到 10 μm 一键漂移:InAs 双曲超材料如何做到“掺杂即调谐”?


在红外光学里,波长就是命根子。今天这篇 PR 级别的操作手册告诉你:只要改硅掺杂,一块 InAs 就能让双曲色散“指哪打哪”。

【技术拆解】1 能带工程底层逻辑


  • InAs 电子有效质量 m*=0.023 m₀,轻到极致,等离子体频率公式:ω_p² = n e² / (ε_s ε₀ m*)
  • 掺杂 3×10¹⁸ cm⁻³ → λ_p=5.8 μm;拉到 8×10¹⁸ cm⁻³ → λ_p=9.5 μm
  • 无晶格失配顾虑,硅原子“插班”In 位,MBE 450 ℃ 快速生长即可锁定高掺。

2 有效介质模型(EMT)一句话读懂

  • 垂直等效介电常数 ε_⊥ = (1+η)/(1/ε_m+η/ε_d)
  • 平行等效介电常数 ε_∥ = (ε_m+η ε_d)/(1+η)
  • η=t_d/t_m,只要调 η 与 λ_p,就能画出任意的 ε_⊥-ε_∥ 组合,HMM、金属、介质三种身份随心切。

3 实验 vs 仿真
图 1:角分辨反射,25–70° 五度一阶,λ_p 附近 Brewster 角跳变 60°→70°,仿真与实验误差 <5%。

图 2:灰区间即 HMM 区,带宽 25–32%,随 λ_p 红移带宽略降,但绝对波长窗口从 2.2 μm 拉到 3.1 μm。

4 工艺兼容路线图
  • 与现有 InAs 探测器、激光器共用 MBE 腔体,只需增设硅源。
  • 后端刻蚀/金属化与传统 III-V 工艺 100% 兼容,无贵金属污染。

【结论】“掺杂即调谐”把超材料从“微纳结构”带回到“能带工程”老本行,工艺窗口大、CMOS 线也能玩,一颗 III-V die 就能完成传感+成像+通信三段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9-9 05:16 , Processed in 0.01541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