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sjxm 于 2025-8-3 20:51 编辑
1. OQMD数据库概述 - 核心目标:通过高通量密度泛函理论(HT DFT)加速材料设计与发现,建立大规模计算材料数据库。
- 数据规模:包含超过 20万条 DFT计算的晶体结构数据,涵盖实验结构(来自ICSD数据库)和理论原型结构。
- 开放性与可访问性:
- 完全免费公开,支持在线访问(http://oqmd.org)及数据库文件下载。
- 符合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倡导的数据共享理念。
2. 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 数据来源:
- 实验结构:国际晶体结构数据库(ICSD)中无部分占位、晶胞原子数≤35的结构(约3.2万条)。
- 理论结构:未探索的二元/三元原型(如L12、Heusler结构等),覆盖80+元素组合。
- 计算工具:
- 采用 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 (VASP) 统一计算。
- 所有结构经弛豫优化,输出晶格参数、形成能、磁矩等关键性质。
- 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 使用 巨正则线性规划(GCLP) 判定相稳定性(23% ICSD结构被预测为0K稳定)。
3. 数据准确性与验证 - 形成能精度:
- 对比1290组实验值(SGTE数据库),平均误差 24 meV/atom,平均绝对误差 113 meV/atom。
- 局限性:依赖输入晶体结构,未探索体系需通过原型补充。
4. 核心应用场景 (I) 电池材料筛选 - 锂离子电池阳极:
- 筛选硅化物/锡化物/磷化物,评估电压、容量和体积膨胀。
- 发现 TiP、LiSiNi₂、CoSi₂ 等候选材料(CoSn已商用)。
- 锂空气电池电极:
- 搜索含Li₂O单元的反应(如Li₅FeO₄),筛选高容量路径。
(II) 电池涂层设计 - HF清除涂层:
- 筛选81种金属氧化物,评估HF反应焓(ΔHₛ-ₕF)、容量及锂化电压。
- 验证已知涂层(Al₂O₃、ZrO₂、MgO),预测新材料。
(III) 镁合金强化相设计 - 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相:
- 预测Mg-RE-Xₛ(RE=稀土)三元体系中LPSO稳定性。
- 发现 Ca/Zn 和 Sr/Zn 体系可替代昂贵稀土元素。
(IV) 机器学习驱动新材料发现 - 三元化合物预测:
- 结合启发式模型与机器学习(决策树),预测160万种三元组合的形成能。
- 发现 SiYb₃F₅、Ba(TeS₃) 等8种新型稳定化合物。
5. 未来发展方向 - 计算扩展:增加弹性常数、有限温度声子计算等高级性质。
- 数据挖掘:开发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带隙、磁矩等性质。
- 多组分相图:构建高效工具分析10+组元体系相稳定性。
6. 总结 OQMD通过整合HT DFT计算与开放数据库,实现了材料性质的高通量预测与筛选,显著加速了电池材料、合金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其持续扩展的计算数据和机器学习工具将进一步推动“材料基因组”愿景的实现。
引用: Saal, J. E.; Kirklin, S.; Aykol, M.;Meredig, B.; Wolverton, C. Materials design and discovery with high-throughpu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open quantum materials database (OQMD). JOM2013, 65, 1501−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