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回复: 0

[生物医药] 让光“开关”药物:芳香偶氮小分子开启精准医疗新纪元

282

帖子

775

积分

373

金币

版主

积分
775
QQ
发表于 2025-10-16 08:39: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让光“开关”药物:芳香偶氮小分子开启精准医疗新纪元(DOI: 10.1039/d5cs00334b

从防晒霜到变色眼镜,人类早已学会用光“指挥”分子。如今,这一技巧被推向生物医学前沿——厦门大学黄维院士、李林教授与方斌博士团队刚刚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的万字综述系统梳理了“芳香偶氮(Aromatic Azo)”这类光敏小分子的前世今生:它们可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像开关一样瞬间“变脸”,实现药物、探针或材料的精准启动与关闭,为肿瘤、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乃至基因调控带来“无线遥控”级的全新工具。

一、1834年的老染料,何以成为2025年的“明星”?偶氮苯(Azobenzene)早在1834年就被合成,最初只是纺织品染料。1937年,Hartley发现其在紫外/可见光下可逆“E↔Z”构型翻转,如同分子级别的摇杆开关。此后180余年,科学家通过替换苯环、引入杂环、调控共轭长度,把吸收波长从365 nm的紫外一路“调台”到800 nm近红外,实现“可见光甚至红光”即可驱动;同时让Z型半衰期从毫秒级到数年可调,从而兼顾“快速响应”与“长效维持”。这些可编程属性,让芳香偶氮从染料柜跃升为“分子遥控器”。

二、设计“光开关”的四大核心参数文章归纳了衡量偶氮光开关优劣的“黄金四角”:
  • 吸收波长λmax——决定可用多深的光(组织穿透深度随波长增加而提升);
  • 光异构化量子产率Φ——衡量“一次光照,多少分子翻转”,越高越省能量;
  • 光稳态比例(PSD)——理想情况需>90%,保证“开”态足够纯;
  • Z型热半衰期t1/2——从毫秒到年,按需匹配生物过程时间尺度。
通过“推-拉电子取代”“杂芳环扩展”“邻位卤化”“桥环锁定”等策略,研究人员已能精准雕刻上述参数,使光开关“听话”地工作在生物透明窗口(650–900 nm)内。

三、合成化学:把“偶氮键”插到任意分子传统重氮偶联对富电子底物依赖度高,对缺电子杂环不友好。新综述重点介绍了三类颠覆性方法:
  • Pd-催化C–N偶联:用硅保护的二氮烯负离子与(杂)芳基溴偶联,收率57–89%,可兼容吡啶、噻吩、喹啉等缺电子杂环;
  • C–H活化多卤化:一步在偶氮苯邻位引入4个Cl/Br原子,为后续点击、交联、标记提供“多通道”手柄;
  • 氧化/还原偶联:Au/TiO2或Cu催化空气氧化苯胺,绿色高效;Ni/石墨烯催化硝基选择性还原偶联,适合大规模制备。
四、生物医学“六大赛道”全面开花
  • 生物成像与检测
    • 光控荧光开关AzoPJ:440 nm光触发E→Z,TICT(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被抑制,荧光增强6倍,成功用于植物病原真菌实时成像;
    • 乏氧探针PyNQN-RC:偶氮键被还原切断,原位生成硅量子点,实现肿瘤乏氧“开-关”信号放大;
    • 双光子-光声探针AzHCy:偶氮+花青染料融合,激发态寿命<1 ps,光声信号对比度提升10倍,实现>2 h活体器官特异性成像。
  • 控释药物“快递柜”
    • 光致脂质体破裂:偶氮磷脂AzoPC在365 nm下“分子楔”效应使膜弯曲,60 s内释放70 %阿霉素;升级款redAzoPC用660 nm红光,组织穿透>5 mm;
    • 乏氧-光双锁COF:偶氮键连接触发剂Ce6与乏氧药TPZ,COF骨架在肿瘤乏氧区降解释药,NIR光照产生ROS进一步加剧乏氧,实现“正反馈”增效。
  • 光药理学:可逆“开-关”药物
    • 光控GABAA受体激动剂Azocarnil:紫-绿光双向调节,小鼠脊髓痛觉在体光学抑制,无镇静副作用;
    • 光控HDAC**:光照后酶抑制活性提高450倍,对HeLa细胞实现“光控-暗控”差异毒性;
    • 光控抗菌肽CEBA:红光650 nm激活,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提升16倍,日光下自动“熄火”,减少耐药压力。
  • 光-热-免疫协同治疗
    偶氮桥连“光敏剂+化疗药+免疫检查点**”三联分子DHQ-Cl-Azo,外层富氧区PDT杀伤,内层乏氧区化疗药释放,同时解除免疫刹车,小鼠肿瘤完全消退率>60%。
  • 智能生物材料
    • 光控DNA-聚合物:365 nm收缩→细胞变圆,450 nm伸展→细胞铺展,模拟细胞外基质动态刚度;
    • 偶氮-二硫化钼纳米片:E态杀革兰阴性菌,Z态杀革兰阳性菌,一键“光切”实现选择性杀菌;
    • 环糊精-偶氮超分子农药:UV触发释放Z型抗菌剂,水稻白叶枯病抑制率55%,而毒性降低一半。
  • 化学生物学“工具箱”
    • 光控蛋白二聚化pcDH:405 nm招募PINK1至线粒体,绿光解离,精准调控线粒体自噬;
    • Azo-PROTAC:UV光照触发Z型降解乳腺癌靶蛋白,可见光可逆“刹车”,实现时间分辨蛋白敲除;
    • 光控DNA结合F4Azo-(PyDp)2:E型插入核小体致其解聚,Z型几乎不结合,首次用可见光“写-擦”染色质结构。
五、迈向临床:瓶颈与破局
  • 生物相容性:偶氮还原可能释放芳香胺;需结构-毒性关系(STR)高通量筛选与代谢酶谱评估;
  • 光源:红/近红外LED、光纤内窥、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或双光子激发,为深层病灶提供解决思路;
  • 标准化:光剂量、光照度、组织光学窗口需建立药典级规范;
  • 规模化:连续流光化学合成、卤化-点击模块化工艺已把成本降至<¥1/mg,支撑公斤级生产。
六、未来展望作者提出“五大方向”:
  • 合成多元化:后期酶催化、C–H活化、立体选择性偶联,实现“任意位点插偶氮”;
  • AI设计:机器学习+TD-DFT/动力学模拟,十分钟内预测λmax、Φ、t1/2,减少90 %试错实验;
  • 多光子-多开关:单分子集成“偶氮+螺吡喃+二芳乙烯”,实现≥3色光独立操控;
  • 超分子纳米化:偶氮-环糊精、偶氮-金属有机框架(MOF)、偶氮-共价有机框架(COF)提供“载药+靶向+光控”一体化;
  • 多荧光淬灭:一个偶氮淬灭剂同时“灭”Cy3/Cy5/ROX三通道,为分子信标、液滴微阵列、单细胞多组学提供超高通量检测。
结语
从“染料”到“遥控”,芳香偶氮分子历经近两个世纪华丽转身。随着合成手段、光物理理论与纳米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类“可光编程”的小分子正在把传统“服用-等待”的药物治疗模式,升级为“光照-即时响应”的精准医学范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医生只需一束光纤或一片LED贴片,就能在病灶处“开灯取药、关灯停释”,真正实现“哪里需要照哪里”的个性化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10-27 19:39 , Processed in 0.01494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