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6|回复: 0

[生物医药] 两步法提升滚塑生物基聚乙烯/膨胀蛭石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突破

282

帖子

775

积分

373

金币

版主

积分
775
QQ
发表于 2025-9-29 08:27: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搁浅 于 2025-9-29 08:28 编辑

两步法提升滚塑生物基聚乙烯/膨胀蛭石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突破(DOI: 10.3390/ma15175903)

一、研究背景:绿色滚塑材料的挑战与机遇
滚塑(Rotational Molding)是一种低压、低剪切的热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中空、薄壁、无缝的塑料制品,如水箱、玩具、容器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生物基聚乙烯(Bio-HDPE)**等绿色材料逐渐受到关注。然而,这类材料在力学性能和功能化方面仍存在局限,亟需通过复合增强手段提升其综合性能。
本研究由波兰波兹南理工大学牵头,系统探讨了**膨胀蛭石(Expanded Vermiculite, EV)作为无机填料,在不同复合工艺下对生物基聚乙烯滚塑制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重点比较了干混(Dry Blending)与熔融共混(Melt Compounding)**两种制备方式的优劣。

二、材料与工艺:从填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设计

1. 材料选择
  • 基体:生物基高密度聚乙烯(Bio-HDPE,Braskem I'm Green®),生物碳含量≥94%
  • 填料:膨胀蛭石,具有层状结构、低密度、耐高温、化学惰性等特点
  • 填料含量:0.5–10 wt%(体积分数约 0.2–4.6%)
2. 制备工艺

三、关键发现:熔融共混显著提升性能

1. 力学性能大幅增强(10 wt% EV为例)

结论:熔融共混法在保持材料延展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刚性和强度。
2. 孔隙率与结构质量
  • 干混法制品孔隙率高达6.5%,且随填料增加而上升;
  • 熔融共混法孔隙率稳定在3%左右,结构更致密;
  • SEM观察显示,干混法中存在大量填料团聚和孔洞,熔融共混法则填料分散均匀,界面结合良好。
3. 热性能与加工适应性
  • 膨胀蛭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温达1000°C),未影响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 熔融共混法未显著改变材料的熔融流动指数(MFI),仍适用于滚塑工艺;
  • FTIR分析显示,熔融共混样品中Si–O特征峰强度更低,表明填料被聚合物更好包覆。

四、理论验证:Guth模型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

研究采用Guth模型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预测,发现:
  • 熔融共混样品的实验模量与理论值高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0.77);
  • 干混法样品则呈负相关(r ≈ -0.9),说明结构缺陷严重影响了力学性能;
  • 进一步验证了熔融共混在结构控制方面的优势。

五、应用前景与产业意义

本研究明确表明:
“尽管熔融共混法增加了前期工艺步骤,但其在结构均匀性、力学性能、制品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干混法,具备更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潜在应用领域包括:
  • 绿色包装容器
  • 农用储水罐
  • 建筑保温部件
  • 汽车内饰件

六、结语:绿色制造,从工艺优化开始

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和可再生材料的推广,滚塑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本研究通过科学的工艺对比与系统的性能评估,为生物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结合表面改性、功能化填料和智能制造技术,滚塑复合材料将在更多高端应用中展现潜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10-27 19:56 , Processed in 0.01627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