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回复: 0

[光学] 柔性可光学重写电子纸的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综述

282

帖子

775

积分

373

金币

版主

积分
775
QQ
发表于 2025-9-15 07:4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搁浅 于 2025-9-15 07:46 编辑

柔性可光学重写电子纸的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综述(DOI: 10.3390/cryst12081149



摘要:
柔性可光学重写电子纸(ORW e-paper)因其无需电极、轻薄、可弯曲、低功耗等特性,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候选。本文基于Aleksey Kudreyko与Vladimir Chigrinov发表于《Crystals》的研究,系统梳理了柔性ORW e-paper在液晶层厚度控制、光学性能模拟、偏振特性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文章指出,通过引入圆柱形间隔柱控制液晶盒厚,并结合光敏取向技术,可实现高反射率、高对比度的稳定显示效果。本文还探讨了该技术在柔性显示、可穿戴设备及低功耗信息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
传统液晶显示技术依赖电极驱动,结构复杂,难以实现真正的柔性化。而柔性ORW e-paper采用光敏取向层调控液晶分子排列,无需电极,兼具图像可重写与机械柔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然而,柔性基材易变形,液晶层厚度不均会导致光学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实现均匀的盒厚控制成为关键难题。

二、液晶层厚度控制技术
Kudreyko等人提出采用圆柱形间隔柱(cylindrical pillars)控制柔性基材之间的间隙。该技术通过硅印章印刷方式,在聚醚砜(PES)基材表面制备直径约20 μm、间距约200 μm的均匀间隔柱,再经紫外固化形成稳定结构。实验表明,当间隔柱间距与直径之比L/ΔL = 10时,液晶层厚度变化控制在±0.1 μm以内,即使弯曲半径达20 mm,光学性能仍无肉眼可见变化。


三、光学性能模拟与实验验证
研究团队采用Mueller矩阵光谱椭偏仪系统测量了ORW e-paper的反射光谱与偏振特性。模拟结果显示,在扭曲角φ = 0°(反射态)与φ = 90°(暗态)下,反射率分别达42%与3%,对比度达13:1,优于现有柔性电子纸技术。此外,通过CIE 1931色度图分析,两种状态在标准光源下色坐标几乎重合,表现出良好的中性色特性,有利于灰度图像显示。


四、偏振特性与视角依赖性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入射光偏振态对显示性能的影响。基于Stokes矢量计算发现,输出光的偏振度在0°–60°入射角范围内保持95%以上,仅在45°附近略有下降。这表明ORW e-paper对自然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无需额外偏振片即可实现高对比度显示,显著降低系统复杂度与成本。


五、制造工艺与可扩展性
制造流程包括:①硅印章印刷间隔柱;②紫外固化形成 adhesive spacers;③旋涂光敏取向层SD1;④对位贴合另一基材并环氧封装;⑤真空灌注向列相液晶;⑥紫外曝光写入图像。整个工艺兼容卷对卷(roll-to-roll)技术,具备大规模生产潜力。实验样品在弯曲、挤压、温度循环等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稳定性,未出现液晶泄漏或图像退化现象。


六、应用前景与挑战
柔性ORW e-paper适用于可卷曲电子书、可穿戴标签、智能卡及动态定价标签等场景。其无需电极驱动,极大简化了结构设计,降低了功耗与制造成本。然而,当前仍面临以下挑战:①光敏取向层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验证;②多彩显示需引入胆固醇液晶或结构色机制;③大面积图像写入速度受限于紫外光源扫描效率。未来研究可聚焦于多波长光写入、快速图像刷新及集成柔性传感器实现交互功能。


七、结论
柔性ORW e-paper通过引入均匀圆柱间隔柱与光敏取向技术,成功解决了液晶层厚度控制难题,实现了高反射率、高对比度与机械柔性兼备的显示性能。其简洁的制造工艺与优异的光学特性为下一代柔性显示技术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材料与工艺的持续优化,柔性ORW e-paper有望在信息显示、物联网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10-27 19:56 , Processed in 0.01441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