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回复: 0

[电学] 甘氨酸与磺酸共结晶实现压电性能从无到有的突破——一种环保型生物压电材料的全新设计

224

帖子

686

积分

371

金币

版主

积分
686
QQ
发表于 前天 0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搁浅 于 2025-9-5 08:00 编辑

甘氨酸与磺酸共结晶实现压电性能从无到有的突破——一种环保型生物压电材料的全新设计策略(DOI: 10.1021/acs.cgd.1c00702

一、研究背景:生物压电材料的崛起与挑战
压电材料因其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传感器、致动器、能量收集器等领域。传统压电材料如石英、氮化铝、氧化锌等多为无机材料,虽性能优异,但存在成本高、制备能耗大、环境不友好等问题。近年来,生物衍生压电材料因其可持续、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有机分子晶体普遍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晶体结构多为中心对称(centrosymmetric),导致其压电响应极弱或完全没有。因此,如何通过分子设计或晶体工程手段,打破中心对称性,成为提升有机材料压电性能的核心挑战。



二、研究亮点:共结晶策略实现“从无到有”的压电性能

在本研究中,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共结晶策略,成功将两种原本无压电性的分子——甘氨酸(glycine)和磺酸(sulfamic acid)——通过共结晶方式,构建出一种非中心对称的离子型共晶,从而首次赋予其显著的纵向压电响应(d₃₃ ≈ 2 pC/N)。
关键科学突破:
  • 原本无压电性:甘氨酸(α型)和磺酸均为中心对称晶体,单独存在时不具备压电性。
  • 共晶后具备压电性:2:1 甘氨酸-磺酸共晶形成非中心对称结构,具备10个非零压电张量分量。
  • 纵向响应首次实现:该共晶在纵向方向(d₃₃)表现出约 2 pC/N 的压电响应,填补了氨基酸类材料在纵向压电响应方面的空白。

三、研究方法:从理论预测到实验验证的闭环研究

1. 晶体生长与结构解析
  • 在水溶液中以2:1摩尔比共结晶甘氨酸与磺酸,形成离子型共晶 [(Gly)₂H]⁺[NH₂SO₃]⁻。
  • 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确认其晶体结构为非中心对称的单斜晶系(P7̅c1)。
2. 理论计算与性能预测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共晶的弹性、介电和压电性能。
  • 预测其纵向压电应变常数 d₃₃ = −2.0 pC/N,并指出该响应主要来源于离子位移而非电子极化。
3. 非线性光学验证
  • 使用二次谐波产生(SHG)显微镜验证其非中心对称性。
  • 测得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 deff ≈ 0.57 pm/V,与DFT预测高度一致。
4. 压电力显微镜(PFM)测量
  • 在铜基底上制备多晶薄膜,通过PFM测得:
    • 单晶区域 d₃₃ ≈ 3 pm/V;
    • 多晶薄膜平均响应为 1.6 ± 0.72 pm/V;
    • 宏观压电响应约为 0.2 pC/N,虽有所衰减,但仍具实用性。


四、结构-性能关系:氢键网络驱动非对称性与压电响应
该共晶的压电性能源于其独特的氢键网络结构:
  • [(Gly)₂H]⁺阳离子通过三组分电荷辅助氢键形成非对称结构;
  • 磺酸阴离子通过NH···O氢键形成链状结构;
  • 氢键方向与晶体弹性模量分布密切相关,在弹性模量较低的方向上压电响应更强;
  • 这种结构特征使得晶体在受力时偶极矩变化显著,从而产生压电效应。


五、应用前景:低成本、环保、可扩展的功能材料
该研究不仅在科学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更在应用层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 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甘氨酸和磺酸均为常见、可再生的化学品;
  • 制备工艺简单:可通过溶液蒸发法大规模制备多晶薄膜;
  • 环保可持续:全有机组成,生物相容性好,适合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等应用;
  • 适配现有器件架构:具备纵向压电响应,可直接集成于传统压电器件中。
未来,该策略可推广至其他氨基酸或小分子体系,为绿色电子器件、自供能传感器、边缘计算设备等提供材料基础。


六、结语:共晶工程开启生物压电材料新纪元
本研究通过共结晶策略,成功将两种无压电性的分子转化为具有实用压电性能的功能材料,首次在氨基酸体系中实现纵向压电响应。这一成果不仅拓展了生物压电材料的性能边界,也为绿色、可持续、低成本的功能材料设计提供了全新范式。
随着晶体工程、计算材料科学与先进表征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生物分子压电材料将在智能传感、能源收集与生物电子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9-7 20:22 , Processed in 0.01511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