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回复: 0

[核磁共振] 核酸二级结构的NMR测试

113

帖子

213

积分

12

金币

版主

积分
213
QQ
发表于 2025-7-29 17:31: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氢键网络与碱基配对识别与传统X射线晶体学不同,NMR通过化学位移各向异性(CSA)和偶极耦合直接探测氢键动态。在经典B型DNA研究中,通过1H-15N HSQC谱中亚氨基质子信号(δ10-14 ppm)的温度系数(Δδ/ΔT ≈ -4.5 ppb/K),可区分Watson-Crick配对(G-C:-5.2 ppb/K,A-T:-3.8 ppb/K)与非经典配对。在端粒G-四链体研究中,关键鸟嘌呤的H1化学位移达12.3 ppm,NOE信号显示相邻鸟嘌呤间距2.9 Å,直接证实了四重平面堆叠结构。针对HIV-1 TAR RNA的NMR分析,更发现动态碱基翻转(kflip=150 s^-1)是病毒转录调控的关键机制。
糖环构象与磷酸骨架动态通过耦合常数分析(3JH1'-H2'等),可定量测定糖环的南北构象平衡。在microRNA let-7前体研究中,C2'-endo与C3'-endo构象比例随温度变化(20℃时65:35→37℃时78:22),揭示了pre-miRNA成熟过程中的构象选择。31P化学位移(δ-0.5至-1.2 ppm)与JHP耦合的结合,能精确定位磷酸二酯键的扭曲:在DNA三链体中,某些磷酸基团的31P位移异常(δ0.8 ppm)指示了局部骨架变形,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的静电势能垒(ΔG=12 kJ/mol)高度吻合。
长程相互作用与拓扑解析RDC(残余偶极耦合)技术突破了传统NOE的距离限制(<5 Å)。在16S rRNA的茎环区域研究中,1DCH RDC值(-12至+18 Hz)与计算模型的相关系数达0.92,准确确定了螺旋倾斜角(14±3°)。对于更复杂的RNA三叶草结构,结合13C-弛豫数据(τc=8.2 ns)与SAXS,成功重建出三级接触界面,其中U-turn motif的动力学参数(S2=0.6±0.1)说明其作为分子铰链的功能。
动态特性与功能关联通过CEST(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可检测微量(≥0.5%)的激发态构象。在c-di-GMP核糖开关研究中,发现其存在两种折叠路径:快通道(kex=1200 s^-1)产生功能构象,慢通道(kex=80 s^-1)导致错误折叠。这一发现为设计靶向核酸动态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某抗癌化合物通过将慢通道比例从35%降至8%,显著增强了与c-Myc G-四链体的结合特异性(Kd从12 μM提高到0.8 μ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 微信客服

关于我们|Archiver|APP客户端|小黑屋|物质结构社区 ( 闽ICP备2024081439号-1 )

GMT+8, 2025-9-8 13:08 , Processed in 0.01443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

在本版发帖
科研需求联系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